中國是一個口罩產業大國,生產了全球約50%的口罩。 在疫情發生之前,中國口罩最高日產為2000多萬只。數據顯示,2015-2019年中國大陸地區口罩產業產值增長率在10%以上。2019年,中國大陸地區口罩產量超過50億只,產值高達102.35億元。最快的口罩生產速度120-200只/秒。
熔噴布是什么?
剪開一個已經使用過的醫用口罩,你會發現:口罩有三層,(內層)吸濕層、(中層)核心過濾層、和(外層)阻水層。
因為按照國家的生產規定,醫用口罩至少包含3層無紡布(N95 級別口罩,結構上做了優化:(中層)核心過濾過濾層層數更多了,厚度更厚了)。
S層:聚丙烯專用樹脂(中國石化)-無紡布廠-口罩廠
M層:高熔融指數的聚丙烯專用樹脂(中國石化)-改性塑料廠(防疫期間,中國石化攻關生產熔噴布專用料)-熔噴無紡布廠-口罩廠
熔噴布,俗稱口罩的“心臟”,是口罩中間的過濾層,能過濾細菌,阻止病菌傳播。熔噴布是一種以高熔融指數的聚丙烯為材料,由許多縱橫交錯的纖維以隨機方向層疊而成的膜,纖維直徑范圍 0.5~10 微米,其纖維直徑大約有頭發絲的三十分之一。
下圖是拍攝的熔噴布結構照片:
(飛納臺式掃描電鏡拍攝)
對比了 N95 口罩和醫用外科口罩的截面圖,掃描電鏡圖片可以清晰看出,外科口罩的熔噴布厚度為 156 微米,而 N95 級口罩的熔噴布層厚度為 521 微米,是外科口罩的 3 倍 。
醫用外科口罩截面圖, 飛納臺式掃描電鏡拍攝
N95 口罩截面圖, 飛納臺式掃描電鏡拍攝
看到圖片你們是不是會擔憂,熔噴布空隙這么大,是怎么過濾環境中的病毒的呢?雖然新型冠狀病毒尺寸很小,在 100 納米(0.1微米)左右,但是病毒無法獨立存在,其傳播途徑主要有分泌物和打噴嚏時的飛沫,飛沫的大小在 5 微米左右,這是其一,第二,熔噴布本質上是一種纖維過濾器,含有病毒的飛沫靠近熔噴布后,也會被靜電吸附在表面,無法透過。
纖維過濾機理示意圖
口罩的S層和M層盡管原料都是聚丙烯專用樹脂,但熔噴布專用料與其他無紡布原料在生產工藝和性能上存在很大差異。
熔噴布專用料就是高熔融指數的聚丙烯。聚丙烯熔融指數越高,熔噴出的纖維就越細,制成的熔噴布過濾性也越好。
熔噴布專用料▲
熔噴布▲
熔噴布真的是'噴'出來的
口罩自動生產線
核心材料熔噴無紡布生產線
口罩生產的核心材料,中間層熔噴無紡布(對防止細菌、血液滲透起至關重要),目前處于嚴重缺貨,短期內供應不上。
目前國內很多優秀的熔噴企業在加班加點,視頻為國內著名的熔噴無紡布生產線(SSMMS)口罩核心材料,該產品在絲徑、手感、強度、均勻度和熔噴纖維超細、均勻度、過濾性能、阻隔性能等各方面均表現不凡,可廣泛用于醫療、護理、個人衛生、工業防護、環境保護等領域。
在口罩和熔噴無紡布生產過程中,最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是熔噴非織造布模頭。其工作原理為:
聚丙烯PP專用料經塑化后進入熔噴模頭流道,經分配均勻后再進入噴絲板,高溫高速高壓熱氣流噴射出來形成了熔噴非織造布,也就是口罩中間層最關鍵的一層過濾材料。目前全球有能力制造并提供熔噴模頭的企業屈指可數,精密度要求較高,供貨周期較長,至少3-4個月以上。
熔噴布是采用高速熱空氣流對模頭噴絲孔擠出的聚合物熔體細流進行牽伸,由此形成超細纖維并收集在凝網簾或滾筒上,同時自身粘合而成為熔噴法非織造布。
從產業鏈來看,熔噴布主要以聚丙烯為主要原料,纖維直徑可以達到1~5微米。由于熔噴布的原材料聚丙烯取自石油,因此石化企業在生產熔噴布上具有優勢。熔噴布專用料就是高熔融指數的聚丙烯。聚丙烯熔融指數越高,熔噴出的纖維就越細,制成的熔噴布過濾性也越好。
第一 基礎原料——聚丙烯
聚丙烯(Polypropylene,簡稱PP)是一種由丙烯通過加聚反應而生成的聚合物,無色、無臭、無毒,呈半透明的蠟狀固體狀,是生產口罩的主要材料。由于聚丙烯具備耐化學性、耐熱性、電絕緣性、高機械強度等特點,除用于口罩生產外,其也在機械、汽車、電子電器、建筑、紡織、包裝、農林漁業和食品工業等眾多領域得到開發和應用。公開數據顯示,1噸高熔指纖維料可生產約25萬個病菌防護口罩。以此計算,目前每天用于生產病菌防護口罩的高熔指纖維約為80噸左右,一年的用量在2.8萬噸。
聚丙烯(PP)可以說是我們每個人“身邊的塑料”,廣泛應用于包裝、纖維、汽車、家電等,近幾年在醫療領域也有較普遍的應用。
是否可以作為熔噴無紡布的原料,最主要取決于熔融指數。除了聚丙烯以外,高熔指的PA6,PE,PET等也是可以用來生產熔噴無紡布的。
但是,考慮到工藝、技術、產能、成本等各方面的因素,聚丙烯相對來說是最便宜且產量最大的。
在中國市場中,聚丙烯來源主要是油和煤。
由于國際原油波動較大,油制聚丙烯利潤較低;而煤炭價格較為穩定,煤制聚丙烯成本浮動小、利潤空間大。因此相比于油,煤的地位也很重要。
既然是和油、煤相關,那就是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國家能源集團等中央企業的主場了。
我國聚丙烯產能主要分布在西北、華東、華北、華南和東北地區。西北地區煤炭資源豐富,國家能源集團等煤化工企業在寧夏、陜西、新疆、甘肅等省份均有產能。東南地區石油化工產業發達,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在華東、華北、華南產能較多。
從總體、長期來看,我國的聚丙烯產能非常夠。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和國家能源集團是目前國內聚丙烯最主要的生產企業。根據相關數據,2019年,中國聚丙烯產能2549萬噸,產量為2096.3萬噸,約占全球30%。其中,可用于口罩熔噴布生產的高熔指纖維產量占總量的4.2%,為88萬噸。而一噸聚丙烯可生產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90萬到100萬只,生產N95醫用防護口罩則大約20萬到25萬只??傮w產能遠遠大于口罩所需用量。
那么,為什么需要轉產、擴產?
原因有很多:疫情暴發初期,市場快速缺貨;多數口罩生產企業處于春節放假狀態,難以快速恢復生產;口罩利潤微薄,多數工廠只維持按訂單排產的狀態,囤積的原料較少;物流運輸受限,口罩原材料供應受到較大限制……因此,在短期內,產能相對不足。
第二 把聚丙烯變成熔噴布
熔噴布以聚丙烯為主要原料,可用于空氣、液體過濾材料、隔離材料、吸納材料、口罩材料、保暖材料、吸油材料及擦拭布等領域。
顧名思義,熔噴布是“噴”出來的。采用高速熱空氣流對模頭噴絲孔擠出的聚合物熔體細流進行牽伸,由此形成超細纖維并收集在凝網簾或滾筒上,同時自身粘合而成。
熔噴布為什么會短缺?
嚴格來說,口罩的原料是兩種——無紡布和熔噴布。
合規的醫用口罩,由三成組成,內外層都是無紡布,前者是普通無紡布,后者做了防水處理,隔絕液體。中間的經過駐極處理的熔噴布,可以過濾掉大部分病毒。
熔噴布的這一層是核心,被稱作醫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的“心臟”。
無紡布的技術門檻低,工業用途多,供應并不是問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無紡布生產國,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統計:2018年的無紡布生產量約594萬噸。
熔噴布的產量卻很低。2018年全國產量只有5.35萬噸,按照300天開工日算,日產量為180噸。不僅用于口罩,還用于環境保護材料、服裝材料、電池隔膜材料、擦拭材料等。與口罩生產商相比,熔噴布生產企業并不多。
更加困難的是全國無紡布總產量60%、全球市場份額1/4——在湖北仙桃。
疫情襲來,在巨大的需求驅動下,不少口罩生產企業紛紛擴產,更有大量外行跨界,但是瓶頸之一就在于,原料熔噴布的短缺。熔噴布的生產線在疫情暴發前一直是與市場需求量匹配的,短時間內難以迅速擴大其生產量。
所以,聚丙烯的產量上來了,不代表熔噴布的產量也會“順理成章”地上來。所謂熔噴布漲價,是供需關系、產量瓶頸帶來的客觀結果,是市場規律。提升熔噴布產量成了最重要的事。
與口罩生產線相比,熔噴布生產線的設備成本高、周期長,進口全套生產線從買進、安裝、調試、技術人員培訓大約最快3個月;如果國內自產生產線最快大約8個月??赡芡顿Y建成后,疫情過了,就成了投資失敗。因此企業投資意愿不強。
第一步 要攻克“熔噴布專用料”的技術難題
這是從聚丙烯到熔噴布之間一個不可逾越的環節,也是我國熔噴布產量的主要制約因素。
從聚丙烯到熔噴料的加工過程(中國石化制圖)
第二步 要盡快形成“熔噴布”產能
和聚丙烯一樣,熔噴布的轉產擴產也突出一個“多”字、一個“快”字。
做個簡單的數學加和——僅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國機集團三家企業,在目前規劃內形成的熔噴布新增產能,就達到了年產1.52萬噸,是2018年全國產量5.35萬噸的30%。粗略計算,這樣的產能,足夠每天生產5000萬只醫用口罩。
第三步 準備好口罩機
原料配齊,終于進入生產環節。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口罩機不是一臺單獨的機器,而是需要多臺機器的配合完成各種不同的工序。
口罩的生產工藝也并不簡單,包括原料疊合、卷邊、縫合鼻夾、折疊結構、壓邊、裁斷縫邊、補邊、熱固定耳繩、殺菌消毒等多道工序。
尤其是最后的消毒標準流程,需要耗費7天到半個月之久,這也是為什么明明0.5秒可以造一只口罩,到真正上市買賣的時間大家都覺得很久。
口罩機為何急缺?難度在哪里?
第一,口罩機所需零部件供應鏈不順暢。
一臺口罩機涉及1000多個零部件、配料,大部分需要再加工。其中,最稀缺的是一個核心部件——超聲波焊機。在最開始,上游零配件尚未全面復工,如何找到所需要的全部貨源,是令口罩機生產企業最頭疼的事,只能大面積撒網。因此,產能不足的矛盾還是比較突出,許多口罩機訂單的交付出現了延期。
第二,生產技術和質量把控的難度。
口罩機遲遲無法交付,交付了也可能達不到生產標準。很多企業緊急轉產口罩機,但畢竟是“外行”,需要花費更多的工時。技術不到位,也導致買回來才發現,部分口罩機的參數、性能不達標。
中央企業動手很早。最開始的任務是,利用一切既有條件把口罩生產出來,先解決燃眉之急。
▲醫用類口罩生產流程
產業鏈中游熔噴布生產主要經過熔體準備-過濾-計量-熔體從噴絲孔擠出-熔體細流牽伸與冷卻-成網等六道工序,其工藝過程如下所示: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空隙多、結構蓬松、抗褶皺能力好,這些具有獨特的毛細結構的超細纖維增加單位面積纖維的數量和表面積,從而使熔噴布具有很好的過濾性、屏蔽性、絕熱性和吸油性??捎糜诳諝?、液體過濾材料、隔離材料、吸納材料、口罩材料、保暖材料、吸油材料及擦拭布等領域。
熔噴布下游應用范圍:
(1)醫療衛生用布:手術衣、防護服、消毒包布、口罩、尿片、婦女衛生巾等;
(2)家庭裝飾用布:貼墻布、臺布、床單、床罩等;
(3)跟裝用布:襯里、粘合襯、絮片、定型棉、各種合成革底布等;
(4)工業用布:過濾材料、絕緣材料、水泥包裝袋、土工布、包覆布等;
(5)農業用布:作物保護布、育秧布、灌溉布、保溫幕簾等;
(6)其它:太空棉、保溫隔音材料、吸油氈、煙過濾嘴、袋包茶葉袋等。
口罩的分類
按形狀分類口罩根據外形,分為平板式、折疊式和杯狀三種。平板式口罩便于攜帶,但密合性差;折疊口罩方便攜帶;杯狀呼吸空間大,但不方便攜帶。
按佩戴方式分類頭戴式:適合佩戴時間長的車間工人使用,佩戴麻煩。耳 戴式:佩戴方便,適合經常戴脫。頸戴式:用S鉤、一些軟質材料連接件,連接耳帶轉換成頸帶式適合長時間佩戴,更便于戴安全帽或穿防護服等車間工人使用。
按使用材料分類紗布口罩:現在仍然有部分車間使用紗布類口罩,但其遵循的GB19084-2003標準要求較低,不符合GB2626-2019的標準,只能防護大顆粒粉塵。無 紡布口罩:隨棄式防護口罩大部分為無紡布口罩,主要是以物理過濾輔以靜電吸附的過濾方式為主。布料口罩:布料口罩只有保暖效果無過濾PM等極小顆粒的效果。紙口罩:適用于食品、美容等行業,具有透氣度好、使用方便舒適等特點,所用紙遵循GB/T22927-2008標準。其他材料的口罩,如生物防護過濾新材料等。
按適用范圍分類醫用口罩:國內分為三類,醫用普通口罩、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 顆粒物防護口罩:工業用符合GB2626-2019標準,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 認證 (LA認證) ,2015年由強制認證改為自愿認證。如果用于防霧霾需要使用插片式,需符合GB/T32610-2016標準。民用符合G B/T32610-2016標準。保暖布口罩:保暖用口罩,適合冬天佩戴,只需要符合織物類的相關標準即可。其他特殊行業: 如化工等。
按防護等級不同國家、不同行業制定了不同的標準,按不同的顆粒過濾效率分為不同的防護等級,將在標準部分詳細介紹。
其他呼吸防護口罩可以分為過濾式和隔絕式,過濾式又可分為送風過濾式和自吸過濾式,后者可以分為半口罩和全口罩; 隔絕式可分為供氣式和攜氣式,兩者又分別包括正壓式和負壓式。
口罩的技術標準
中國
不同類型的口罩遵循不同的標準,不同口罩適用范圍各不相同。中國口罩的幾個主要標準為GB2626-2019呼吸防護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GB/T32610-2016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YY/T0969-2013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YY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GB19083-2010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以下詳細介紹各主要標準。
GB 2626-2019
該標準第一版為1981年發布(GB2626-1981),1992、2006、2019年分別進行過三次更新,2019版改為“呼吸防護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不帶“用品”二字。其中GB2626-2019版于2019-12-31發布,2020-07-01實施,標準規定了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的分類和標記、技術要求、檢測方法和標識。該標準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提出,全國個體防護裝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12)歸口。相對于2006版,在遵循科學性、規范性、協調性、時效性等基本原則的基礎上,根據科學進步和產品發展的趨勢,在不降低防護能力的前提下調整呼吸阻力指標,完善檢測方法,優化半口罩的下方視野,提高產品的舒適性。適用范圍見圖6。
該標準過濾元件按過濾性能分為兩類(KN和KP),KN類只適用于過濾非油性顆粒物,包括KN90(≥90%),KN95(≥95%),KN100(≥99.97%)三個級別。KP類適用于過濾油性和非油性顆粒物的過濾元件,包括KP90(≥90%),KP95(≥95%),KP100(≥99.97%)三個級別。KN和KP后的數字,指過濾效率水平,數字越高過濾效果越好。KN口罩未對合成血液穿透、表面抗濕性進行測試,因此,這類口罩短時間使用可以阻擋病毒,但不能用于接觸可能有噴濺患者或長時間接觸患者。
GB/T 32610-2016
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為民用口罩標準,該標準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提出,全國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09)歸口。適用范圍見圖6。
根據過濾效率分為:Ⅰ級、Ⅱ級、Ⅲ級,對應的過濾效率:鹽性介質分別為≥99%、≥95%、≥90%;油性介質分別為≥99%、≥95%、≥80%??谡值姆雷o效果由高到低分為A、B、C、D級,各級口罩適用的環境空氣質量分別為嚴重污染、嚴重及以下污染、重度及以下污染、中度及以下污染。各級口罩在相對應的空氣污染環境下應能降低吸入的顆粒物(PM)濃度至≤75μg/m(空氣質量指數類別良及以上)。當口罩防護效果級別為A級,過濾效率應達到Ⅱ級及以上;當口罩防護效果級別為B、C、D級,過濾效率應達到Ⅲ級及以上。
YY/T 0969-2013
該標準為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的行業標準,于2013-10-21發布,2014-10-01實施。普通醫用口罩符合此標準,適用于醫護人員一般防護,僅用于普通醫療環境佩戴使用(見圖6)。普通級的醫用口罩名稱較多,醫用護理、一次性醫用都屬于此類。名稱上沒有“防護”、“外科”字樣的醫用口罩,均是普通級別的醫用口罩。該級別口罩的核心指標包括細菌過濾效率、通氣阻力,不要求對血液具有阻隔作用,也無密合性要求,見圖表3。
YY 0469-2011
醫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為醫用外科口罩的行業標準,于2011-12-31發布,2013-06-01號實施。醫用外科口罩行業標準第一版(YY0469-2004)已被2011版所替代。適用于臨床醫務人員在有創操作等過程中佩戴的一次性口罩(見圖6),是手術室等有體液、血液飛濺風險環境常用的醫用口罩,外包裝上必須明確標示為醫用外科口罩。該類型口罩的核心指標包括細菌過濾效率、顆粒過濾效率、合成血液穿透阻力、通氣阻力(見表3),沒有像醫用防護口罩標準那樣對面部密合度提出嚴格要求,對細菌的過濾效率≥95%,對顆粒的過濾效率有限(≥30%)。
GB 19083-2010
GB19083-2010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于2010-09-02發布,2011-08-01實施,第一版為GB19083-2003,在全國抗擊SARS的大形勢下制定,2003年4月29日緊急發布并實施,在SARS前沒有醫用防護口罩。該標準適用于醫療工作環境下,過濾空氣中的顆粒物,阻隔飛沫、血液、體液、分泌物等,包括各種傳染性病毒等(見圖6)。該類型口罩的核心指標包括顆粒過濾效率、合成血液穿透阻力、通氣阻力、表面抗濕性、密合性良好、總適合因數(見表 3)。醫用防護口罩與佩戴者面部具有良好的貼合性,依據非油性顆粒過濾效率,醫用防護口罩分為1級(≥95%)、2級(≥99%)、3級(≥99.97%)。醫用防護口罩規定口罩對非油性顆粒的過濾效率≥95%,符合N95或FFP2及以上等級。
我國醫用口罩的防護能力由高至低依次是醫用防護口罩、醫用外科口罩、普通醫用口罩。
▲中國口罩主要標準及適用范圍
引用自《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美國
美國NIOSH標準對口罩的濾網材質和過濾效率進行了分級,該標準在全世界的認可度是高的。按口罩中間層的濾網材質分為三種:N、R、P系列,根據過濾效率每一種又可分為三個級別(見表4)。N用于可防護非油性懸浮微粒,通常非油性顆粒物指煤塵、水泥塵、酸霧、微生物等,說話或咳嗽產生的飛沫不是油性的。目前肆虐的霧霾污染中,懸浮顆粒也多是非油性的。油性顆粒物指油煙、油霧、瀝青煙等,如炒菜產生的油煙是油性顆粒物。R、P用于可防護非油性及含油性懸浮微粒,相比于R系列,P系列使用的時間相對較長,具體使用時間根據不同制造商的標注。N95口罩就是N系列中過濾效率≥95%的一類口罩,并經佩戴者臉龐緊密度測試時,確保在密貼臉部邊緣狀況下,空氣能透過口罩進出,符合此測試的才頒發N95認證號碼。防“非典”特殊時期,WHO臨時推薦醫務人員使用美國NIOSH認證的N95口罩。N95口罩不等于醫用防護口罩,醫用防護口罩規定口罩的過濾效果要達到N95要求,且具有表面抗濕性和血液阻隔能力。
ASTMF2100標準是一個醫用標準,該標準將口罩分為三個等級:低防護(Level1)、中防護(Level2)和高防護(Level3)。級別越高,防護性能越好。Level1和Level2口罩通常叫procedure mask;Level3口罩可在手術室內使用,也叫surgical mask。接觸病毒的機會特別大時,應選擇級別更高的防護。
ASTM認證需要口罩在細菌過濾效率、顆粒過濾效率、合成血液穿透阻力和壓力差四個方面都達到相關標準,見表3。Level1能阻擋95%的細菌微粒,即使只達到低防護標準,就已經足夠保護一般社區使用者;Level2與Level3(中至高防護標準)則需要口罩阻擋至少98%細菌和微粒,壓力差方面則只需低于49.0Pa/cm,較低防護標準寬松一點,因為較難在達到更佳防護力的同時維持透氣性。中、高防護標準主要的區別在于高防護(Level3)標準對于阻擋液體能力的要求更高。醫用N95口罩需要既滿足FDA Surgical Masks-Premarket Notification Submissions Guidance forIndustry and FDA Staff標準,同時也要滿足NIOSH對于N95口罩的要求,對合成血液穿透和表面抗濕性等進行了測試,而FDA該標準基本上遵循ASTMF2100標準。
歐洲
歐盟對于口罩歐洲統一(Conformite Europeenne,CE)認證的標準包括BSEN140、BSEN14387、BSEN143、BSEN149、BSEN136,其中BSEN149使用多,為可防護微粒的過濾式半口罩,根據測試的粒子穿透率分為P1(FFP1),P2(FFP2),P3(FFP3)三個等級,FFP1低過濾效果≥80%,FFP2低過濾效果≥94%,FFP3低過濾效果≥97%。FFP2口罩與上文提到的醫用防護口罩、KN95口罩、N95口罩過濾效率十分接近。
醫療口罩必須遵循BSEN14683標準(Medical face masks-Requirement sand test methods),可以分為三個等級:低標準TypeⅠ、然后是TypeⅡ和TypeⅡR。見表3。上一個版本是BSEN14683∶2014,已被新版BSEN14683∶2019所取代。2019年版主要的變化之一是壓力差,TypeⅠ、TypeⅡ、TypeⅡR壓力差分別由2014年版的29.4、29.4、49.0Pa/cm,上升至40、40、60Pa/cm。
澳洲
AS/NZS1716∶2012是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呼吸保護裝置標準,該標準規定了防顆??谡种圃爝^程中必須使用的程序和材料,以及確定的測試和性能結果,以確保其使用安全。
該標準分為三類,P1:低過濾效果≥80%;P2:低過濾效果≥94%;P3:低過濾效果≥99% 。澳洲的醫用口罩標準為AS4381∶2015 ,依據核心指標分為Level1、Level2、Level3,見圖表3。
▲圖表3:中國、美國、歐洲、澳洲醫用口罩核心指標
引用自《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圖表4:美國NIOSH標準對顆粒物防護口罩的分類
引用自《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日本
日本JIS T8151∶2018標準是呼吸保護裝置的標準,也是日本厚生勞動省 (MHLW) 驗證標準,常見的隨棄型鹽性顆粒過濾規格如下,
DS1:低過濾效果≥80%;DS2:低過濾效果≥99%;DS3:低過濾效果≥99.9%??谡值牡燃壱妶D 7。
▲圖表4:日本口罩等級分類
引用自《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韓國
韓國的口罩標準KF (Korean filter) 系列,KF系列標準是由韓國的食品藥品管理部門 (Ministry of Food and Drug Safety,MFDS) 發布的韓國主流口罩標準 (Regulations on the Approval,Notification,and Evaluation of Quasi-Drugs) 。
KF系列分為KF80、KF94、KF99。
KF80:≥80% (僅鹽性介質) ;KF94:≥94%(油性和鹽性介質) ;KF99:≥99% (油性和鹽性介質) 。
聲明:部分圖文信息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及時告知,經核實后刪除;
網盛生意寶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