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蘭察布察右后旗,這里的農戶怎樣實現增產增收?接下來一起聽聽他們的故事。
中秋后的第一天,察右后旗朝陽村馬鈴薯地里,一大早收割機就開始工作。這種紅色的馬鈴薯就是當地的特色品種——后旗紅,工人們正以兩種不同的形式進行分揀,一頭是麻袋裝的,一頭是紙盒裝的。這塊地的種植戶郭潤和女兒郭晨慧一早就來到地里,查看馬鈴薯的分揀情況。
這頭兒,父親和收購商談好價格,麻袋裝的馬鈴薯就以8毛每斤的批發價賣出,而郭晨慧則帶著精挑細選的馬鈴薯回到她的店面打包寄送。這樣一箱大個的精選土豆在電商平臺售價80元。兩種銷售模式,源于父女倆不同的營銷理念。2015年,在北京生活了多年的郭晨慧返鄉創業,瞄準了家鄉的特色品種后旗紅。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右后旗創業青年郭晨慧:我父母一直在種植這種綠色生態的土豆,都是以批發出去,其實更多的價錢是其他的商販或者是中間商賺了。我們做得會更精細一些,同時里邊還有贈品,火山石的卡片,還有土豆的作料,在產品的選品上和種植上,都投入了很多的心血。
個頭大、口感綿、綠色無污染的后旗紅土豆經過郭晨慧的精心種植、選品和營銷設計,在網絡上迅速走紅,其中精品款土豆甚至能賣上10元一斤的價格。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右后旗創業青年郭晨慧:我們會以土豆為主,圍繞它做出一些(內容),比如說文創、便捷的美食,把土豆這個產業通過另一種方式與這種文旅鄉村振興結合。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