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甘肅藍天馬鈴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天薯業”)董事長李幸澤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全國脫貧看甘肅,甘肅脫貧看定西。祖祖輩輩背負“苦瘠甲天下”沉重稱號的甘肅省定西市,是中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標志性地區之一。隨著我國馬鈴薯主糧化戰略的推進,馬鈴薯產業給下游加工企業帶來了更大的紅利。嗅覺敏銳的李幸澤帶領藍天薯業加大投入力度,引進推廣淀粉含量高的“莊薯3號”,大大提高了產值。2020年,藍天薯業生產的馬鈴薯淀粉已占到全國市場份額的四分之一,銷售額全國第一。
在李幸澤的帶領下,藍天薯業始終堅持以服務“三農”為宗旨,圍繞馬鈴薯產業發展,構建企業與農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按照股份合作方式,組建馬鈴薯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吸納貧困戶、專業合作社入股,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在鄉村建設馬鈴薯儲藏庫,降低農戶運輸成本,提供就業崗位。與銀行合作,創新擔保模式,解決資金短缺問題。與農戶簽訂種植、購銷訂單,增強貧困群眾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幾年來,藍天薯業帶動定西市26318名貧困人口增收脫貧,讓馬鈴薯產業鏈上267個種植合作社、10個農機合作社受益,帶動10萬農戶在馬鈴薯產業鏈上通過勤勞的雙手增收致富。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如何做到“扶上馬送一程”,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李幸澤不斷創新探索,實現了工業生產與農業種植、小農戶與大市場的利益鏈接,推行利益鏈上全員經濟效益相掛鉤績效管理模式,微光成炬“抱團式”發展。
“我們合作社按照‘龍頭企業+聯合社+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訂單生產模式,在團結鎮建立種植基地6000畝,輻射帶動基地所在5個村、853戶農戶(其中貧困戶207戶)簽訂訂單協議,以每斤0.40元的保護價向農戶收購,以0.45元的價格運送到企業。合作社一頭連著農戶,一頭連著企業和市場,既保護了農民和企業的共同利益,合作社也得到了發展,在馬鈴薯產業鏈里面,合作社真正起到了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定西安定區團結鎮唐家堡村的鑫源馬鈴薯良種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永軍說到。
藍天薯業因地制宜、靈活創新。除了“團結實踐”,在“杏園實踐”中,杏園鄉以政府牽頭、以黨建引領,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準確把握定位,通過打造“一園三區”(即:馬鈴薯產業園、良種擴繁區、加工薯種植區、營銷服務區),推動全鄉馬鈴薯產業全面發展;在“鉤驛實踐”中,鉤驛鎮針對整戶外出或無勞動能力耕種的土地,由合作社與農戶簽訂協議,實施全程托管,從根本上解決了當前農村“人到哪里去、地由誰來種、錢從哪里來”的問題。
如今,一顆小小的“洋芋蛋”變成了“金疙瘩”,給貧困薯農們帶去了“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希望。80后的李幸澤也在這個“金疙瘩”上,用自己的方式筑起“中國夢”,多主體合作共贏、多領域同頻共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藍天薯業”,將繼續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在推動鄉村振興的征程中奏出新時代的定西聲音。